我县为第二批“两改一同价”县,在技术降损中,线路主要采取缩短供电半径,加大导线截面,杜绝迂回供电,以及在线路上采取电容器分散补偿等措施。现就我县10kV泉水线路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的确定举例说明。
(1) 基本情况:
泉水线路为我县城关变电所的主要干线之一,全长25km,导线型号为LGJ一120,配变台数108台,容量为7085kVA。
在2000年上半年运行中,1月份该线路输送有功电量为480000kW·h,无功电量为430000kvar·h。经查变电所运行记录,该线大有功功率为2700kw,小有功功率为500kW,经常运行有功功率为1200kW,母线功率因数为0.78。
(2) 情况分析:
鉴于线路配变无功损耗为固定损耗,损耗因素主要为配变的励磁电流,故此无功损耗轻可达280kvar(配变的励磁电流为4%一5%)。
根据该线路的有功电量、无功电量,确定其功率因数在0.78—0.81间,与母线功率因数基本相符。从中我们可以确定其大无功功率为2100kvar,经常负荷时无功功率为960kvar,小负荷时无功功率为400kvar。
cosφ=[ ]1/2
(3) 补偿方式的确定:
因线路较长,负荷较大,实施固定补偿与自动补偿相结合、在线路上3处进行分散补偿。
(4) 补偿容量的确定和比较:
根据线路无功功率固定损耗为280kvar,选用2×100kvar固定补偿在线路两处进行补偿。
自动补偿容量的选择:按经常运行负荷状态下的无功功率减去固定补偿后的一半,确定为300kvar。
效果比较:
①大负荷时该线无功功率补偿全部投入运行,功率因数提高为
cosφ=[ ]1/2 =0.86
②经常运行负荷下该线路的功率因数为
cosφ=[ ]1/2 =0.93
③在小负荷下该线路的功率因数为